央行松錢袋真相:“7萬億強刺激” 是坊間誤讀,或是中長期制度性紅利
最近熱議的“7萬億”的由來是什么?
10月10日17時,央行官網發布信息稱:在前期山東、廣東開展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形成可復制經驗的基礎上,將在上海、天津、遼寧、江蘇、湖北、四川、陜西、北京和重慶等9省市推廣試點。一時間,有關中國版“QE”的問題立即引發激辯。“中國式QE”、“7萬億放水”等說法充斥市場。
“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到底是什么
所謂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指的是銀行可以用現有的信貸資產(也就是已經放出去的貸款),到央行去質押,獲得新的資金。
類似于美國Q3的一種操作方法。很簡單,商業銀行貸款后,把借條給央行,央行閉著眼收購這些借條,商業銀行手里就會有無窮無盡現金。當然,央行可以設立個內部指標,控制放水節奏。這里面,央行就擁有了幾個調控權:1、給誰錢不給誰錢;2、給誰的錢多,給誰的錢少;3、認定哪類“信貸資產”為可以質押、抵押;4、再貸款的利息高低。可以看出,央行可以通過這種再貸款,將自己對貸款的偏好傳遞給商業銀行;也可以把自己對市場利率的影響,通過再貸款利率傳遞給市場。當然,各級央行的工作人員,也獲得了巨大的“裁量權”。也有金融業內人士更直白解讀,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本質上就是信貸加杠桿!屬于“債務抵押次級貸”:先貸一百萬,抵押后可以再貸一百萬!更或者說,“之前借的一百萬還不上了?沒關系!這個欠債可以抵押給央行,讓央行印鈔機開動,然后再借你100萬(當然肯定要打個折)!”難怪有網友評論:“已貸解貸,貸中貸,貸貸相傳,綿綿不絕……”
“中國版QE”屬無稽之談
既然說到QE,那就來看看美聯儲搞的QE究竟是怎么回事。
2008年,美聯儲宣布從兩大住房抵押貸款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以及聯邦住房貸款銀行購買最高達1000億美元的直接債務開始,直至2013年末美聯儲利率決議宣布每月850億美元的購債規模縮減100億美元結束。這期間,美聯儲幾乎瘋狂的買入銀行債、企業債和各種國債,給當時的實體經濟注入大量資金。正因為寬松貨幣政策的刺激,美國很快走出了金融危機的陰影。 對比“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美版QE是由美聯儲主動購買次貸相關資產,用以緩釋銀行的不良資產壓力,而“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則是商業銀行主動向央行抵押信貸資產獲取資金,兩者在方向和因果上的關系完全不同。此外,美版QE購買的主要是有毒資產,屬于永久買斷,使銀行手里的一堆爛賬瞬間滿血復活。而“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必須是優質資產,與解決銀行壞賬問題沒有關系,只是用于資金周轉,且有還款期限,需要支付利息。 如果覺得這樣的解釋不夠形象,不妨打個更形象的比喻。同樣是一家游泳館缺水,美聯儲直接往池中注水,但拿走了館里的破爛桌椅抵充水費。而中國央行也往池中注水,卻要求經營者用游泳館的產權做抵押,并規定時間支付水費以及利息。 很明顯,“中國式QE”事實上并不存在,更何況數據顯示,2014年在山東和廣東的先行試點,山東發放了9單,廣東也僅發放3單,試點金額僅25億。
“7萬億”是自媒體說法
解決了“中國版QE”,再來看看“7萬億”到底是怎么回事。 細看微信圈中的各種刷屏,可以發現“7萬億”其實是一些自媒體為博眼球,故意混淆了取消存貸比和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兩樁事情。
早在今年6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就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刪除了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比例不得超過75%的規定,將存貸比由法定監管指標轉為流動性監測指標。取消存貸比再次成為新聞,不過是因為這一新規從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而7萬億信貸投放的測算邏輯,正是來源于存貸比的取消。以100萬億一般性存款余額計算,原理論上的最大放貸為75萬億。取消存貸款比后,扣除18%的存款準備金率,放貸比例可從75%升至82%,這一提升的7個百分點即7萬億。但事實上,當前制約銀行信用投放的并非存貸比,資本充足率、杠桿率、流動性覆蓋率等多項指標都會對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構成約束。
“真正制約銀行信貸投放的是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和銀行風險偏好不強,所謂‘7萬億貸款資金’的說法并不靠譜。”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李奇霖指出,無論是整體金融機構還是上市銀行存貸比均未現明顯超標。目前,商業銀行整體的存貸比大約為65.8%,從半年報披露的數據來看,上市銀行僅有招商銀行存貸比76.88%勉強超過紅線,其余均未超過。
政策解讀:或是中長期制度性紅利
不管怎樣,央行推廣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必然有其考量。在央行通告中,這一政策被表述為有利于提高貨幣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和靈活性,有助于解決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合格抵押品相對不足的問題,引導其擴大“三農”、小微企業信貸投放,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在這一導向上,央行一直在啟用各類工具支持。
專家解讀:
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李奇霖認為,推廣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即是作為新的基礎貨幣補充渠道,也是作為協調穩增長和經濟轉型的新貨幣政策工具,同時用于平穩資金利率。“在811匯改之后,央行通過逆回購、SLF、MLF、雙降、存款準備金考核方式轉變以及信貸質押再貸款等措施對沖外匯占款,平穩市場資金利率的政策意圖卻是真的。”李奇霖表示,目前市場風險偏好出現反彈,匯率也趨于穩定,資金利率有望在短期內穩定,中短久期的高等級信用債套息杠桿交易仍可以延續,長端利率債每一次因市場波動出現的調整都是進場的良機。
國金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馬鯤鵬也表示,央行此舉是著眼中長期的機制建設,目的是盤活存量資金,也為未來財政刺激加碼背景下商業銀行潛在的額度壓力進行制度性松綁。該舉措短期立竿見影的直接爆炸性影響有限,切莫被“7萬億”、“中國版寬松”誤導,將中長期制度性紅利誤讀為短期興奮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