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堯典》
《尚書》列儒家五經,其中的首篇,即虞書《堯典》,并非像同書中《周書》諸誥、諸謨那樣可能源自原始的朝廷典章文獻,實為春秋戰國之交的儒家知識分子根據他們的歷史知識和政治理想所編造的“古史”,由于這一篇被作為《尚書》這部“上古之書”的開篇,因此,可以將它視為春秋戰國之交儒家歷史編纂學中的“創世記”(正如《史記·五帝本紀》只能視為戰國末期至秦漢之際、受到了黃老學派和儒家學派雙重影響的華夏歷史“創世記”一樣。)
按照《堯典》的敘事順序,對其中的各環節與創世神話的構成一一對比分析,以呈現出兩者之間的相似性。
1.堯命羲和四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赴東、南、西、北四方,各司春、夏、秋、冬四時,欽順昊天,敬守民時。
——四方和四時,這是時間結構和空間結構的最基本環節,而時間和空間又是世界的基本秩序,因此,這一節實謂天地秩序的建立,亦即宇宙的開辟。
2.不知因為何故,堯的世界突然洪水泛濫,“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四岳先后向堯推舉共工和鯀治水,均以失敗告終。
——這是創世神話中典型的環節,即洪水毀滅世界。
3.洪水未平,四岳向堯推舉出自民間的舜。堯對舜進行了一系列的考驗,如“納于大麓,烈風雷雨不迷”之類,并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作貼身考察。
——在神話中,一個力挽狂瀾的英雄要出世,首先是要經過一系列艱苦卓絕的考驗的,而堯下嫁二女于舜并出各種難題對舜進行考驗的故事,又隱隱可見民間故事中常見的天女下嫁母題和難題求婚母題的影子(參見陳泳超《堯舜傳說研究》)。創世神話中的二度創世之神也往往首先要經受一系列艱苦的考驗,以證明他在道德上或能力上能夠勝任這一重造天地的重任(如《吉爾伽美什》中的馬杜克,《舊約全書》中的諾亞。)
4.舜通過考驗,選吉日良辰,承受大命,“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而舜上任后干的第一件大事,是巡守四岳,每至一岳,即“柴,望秩于山川,肆覲東后,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